研生活地理,探河流之秘
秋日,天空明朗,絮語呢喃,沿著中央大道,一棵棵梧桐招搖著秋的序曲,好似穿梭於(yu) 校園的兩(liang) 條絲(si) 帶,微風拂過,滿地翻黃的銀杏葉如曼妙的金色蝴蝶,飄灑而下,無需言語,便有秋天落在你的身上……紅黃綠藍、各色交織、層林盡染、總是斑斕,隻是靜靜地站著,望著,看這畫卷徐徐鋪展,沉浸其中,時間也仿佛有了靜止的魔力。
近日,在星空体育中国實驗基地北門,張少強主任帶領高一地理組全體(ti) 教師前來觀摩河南省丁賀偉(wei) 名班主任工作室核心成員及綠色地球社團輔導老師-------鄭春麗(li) 老師的公開課,基於(yu) 地理學核心素養(yang) ,為(wei) 了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識,激發學生對地理學的興(xing) 趣,提高他們(men) 的動手實踐能力和綜合運用能力,本次公開課采用課外實踐活動的形式,帶領學生實地模擬河流地貌的形成發育過程。
課堂上同學們(men) 爭(zheng) 先恐後,有序的進行講解、倒水、記錄、拍照,每個(ge) 小組的成員都有任務,大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彰顯了五育並舉(ju) 和課本知識的融會(hui) 貫通,展現理論知識與(yu) 生活實踐相結合的教學理念。
【鄭春麗(li) 老師給學生講解】
學生探究,觀察思考
在鄭老師的指導下,同學們(men) 首先做出一個(ge) 完整的河流地貌模型,緊接著,經過老師們(men) 的點撥和學生的熱烈討論,班級各小組同學派代表總結河流地貌的各種地貌類型,小組代表依次講解了河流在上中下遊形成的典型地貌景觀,在河流的侵蝕作用下,分別在上中下遊形成了“V”河穀、“S”形河曲和“U”形河穀;在流水的堆積作用下,河流分別在上中下遊形成了衝(chong) 積扇、河漫灘平原和三角洲。
【製作模型,組員講解】
熟悉完基本的地貌類型,鄭春麗(li) 老師給學生提出問題,不同的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它們(men) 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全體(ti) 學生陷入了思考,通過觀察,同學們(men) 發現,在上遊河流的侵蝕以下蝕為(wei) 主,所以形成了較為(wei) 狹窄的河穀,岸壁陡峭,且底部有較大的石塊;在下遊,河流流經較為(wei) 平坦的地區,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減慢,河流搬運能力減弱,河道展寬開始向兩(liang) 側(ce) 侵蝕,以側(ce) 蝕為(wei) 主,形成了槽型河穀。
另外,鄭老師讓同學們(men) 仔細觀察山口處衝(chong) 積扇的顆粒大小變化,同學們(men) 發現從(cong) 扇頂到扇緣顆粒物逐漸變細,在中遊地區,由於(yu) 地轉偏向力和河流離心力的影響,河流在凹岸侵蝕凸岸堆積,形成“S”形河曲,河道兩(liang) 側(ce) 泥沙堆積形成廣闊的河漫灘平原適合發展農(nong) 業(ye) ,建設城鎮。最後,鄭老師帶領大家觀察三角洲的形成過程,發現三角洲形狀多樣,土層較厚,物質來源非常豐(feng) 富,適宜發展農(nong) 業(ye) 。
【學生積極認真參與(yu) 】
【專(zhuan) 家補充,融會(hui) 貫通】
最後,地理組德高望重的專(zhuan) 業(ye) 權威張忠臣老師拓展延伸讓同學們(men) 加大水量再次觀察,在河水的不斷侵蝕作用下,“S”形河曲發育明顯,頸部打通,河流裁彎取直,形成牛軛湖,同學們(men) 明顯看到,取直的河道河流的流速要遠遠大於(yu) 彎曲的河道,河流改變了徑流方向,另外張老師指出在侵蝕出現差異的地區很容易產(chan) 生梯形瀑布。肖麗(li) 老師、鄭春麗(li) 老師及地理組其他教師指導學生觀察河流在地勢較高處的水流速度和流量大小,帶領學生思考河流的水文特征,引導學生思考地上河河流水位的高低以及補給情況,引導學生將課本知識與(yu) 生活實踐有機結合,舉(ju) 一反三,融會(hui) 貫通。
【教研評課】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實踐活動圓滿成功。老師們(men) 利用教材素材和實驗基地,結合地理學科優(you) 勢以及學生的學習(xi) 發展需求,帶領學生動手實踐、探索創新、深入思考、不斷研究,真正做到了在生活中發現地理,在生活中學習(xi) 地理,探索了河流的神秘風采,掌握了河流地貌等相關(guan) 知識,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學習(xi) 地理學的興(xing) 趣,感悟地理學的學科魅力,提升了學生的地理實踐力,增強人地協調觀。
撰稿:張傑
審核:丁賀偉(wei) 馬文傑
終審:陳愛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