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美味,“酵”醒生活——“潤生澤物”生物社團實踐活動記錄
生物學是建立在實驗基礎上的一門科學,生物課的學習(xi) 更是離不開實驗探究。為(wei) 了落實高中生物學新課程標準,提高學生的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yang) ,培養(yang) 學生動手能力和實踐技能,星空体育中国“潤生澤物”生物社團在楊彬彬老師帶領下,結合高中生物學教材中《發酵工程》的相關(guan) 內(nei) 容,利用元旦假期組織開展了“‘發’現美味,‘酵’醒生活”的學習(xi) 實踐活動,讓學生有機會(hui) 在家裏親(qin) 手製作泡菜、米酒、果醋、腐乳等傳(chuan) 統發酵食品,加深理解課堂理論知識的同時,感受古人的智慧與(yu) 自然的饋贈,收獲一份難能可貴的文化體(ti) 驗和情感共鳴。
人們(men) 直接利用原材料中天然存在的微生物,或利用前一次發酵保存下來的麵團、鹵汁等發酵物中的微生物進行發酵、製作食品的技術一般稱為(wei) 傳(chuan) 統發酵技術。傳(chuan) 統發酵以混合菌種的固體(ti) 發酵及半固體(ti) 發酵為(wei) 主,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利用傳(chuan) 統發酵技術製作的食品還有醬、醬油、醋、泡菜和豆豉等,它們(men) 是我國傳(chuan) 統飲食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高二生物學組教師團隊的指導下,各班同學先是對幾種傳(chuan) 統發酵食品的製作原理及操作流程有了清晰的了解。為(wei) 了確保食品的安全性和口感,學生們(men) 小組合作查閱大量資料,製定了包含原料篩選、設備設計、生產(chan) 流程規劃以及發酵產(chan) 物檢測等環節的詳盡製作方案。趁著元旦放假在家,從(cong) 滿懷期待地精心挑選原料開始,親(qin) 自動手嚐試泡菜、果酒、米酒、腐乳的製作。在此期間,廚房變成了學生們(men) 的科學實驗室,學生也發現並提出了諸多問題,如為(wei) 什麽(me) 不排氣發酵瓶會(hui) 炸?為(wei) 什麽(me) 有些同學的果酒表麵會(hui) 漂浮一層白色的“毛毛”?學生們(men) 查閱資料,積極思考,交流討論,共同尋求問題的答案。
活動一、醃製泡菜,品味酸甜苦辣
製作傳(chuan) 統泡菜是利用植物體(ti) 表麵天然的乳酸菌來進行發酵的。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環境條件和人們(men) 的生活習(xi) 慣不相同,製作出來的泡菜風味也有所差異。真可謂是一方水土養(yang) 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yang) 一方“菌”。
在醃製泡菜的過程中,學生們(men) 親(qin) 曆了從(cong) 選材到發酵的每一個(ge) 步驟。他們(men) 掌握了如何挑選新鮮的白菜、蘿卜等蔬菜,以及如何調配鹽水和香料,確保泡菜的風味獨特且安全衛生。通過親(qin) 手實踐,學生們(men) 不僅(jin) 學會(hui) 了泡菜製作的基本流程,還深刻理解了溫度、濕度等環境因素對泡菜發酵的影響。當一壇壇酸辣可口、香氣撲鼻的泡菜呈現在麵前時,學生們(men) 臉上洋溢著成就感和喜悅。通過醃製泡菜這一實踐活動,學生們(men) 不僅(jin) 學到了傳(chuan) 統發酵技術,更品味到了生活的酸甜苦辣,體(ti) 會(hui) 到了勞動的樂(le) 趣和自然的饋贈。
活動二、自製米酒,探尋傳(chuan) 統風味
酒是中國人了不起的發明,是人們(men) 試圖捕捉和馴化微生物的最古老而有效的嚐試。
在自製米酒的過程中,學生們(men) 選用了優(you) 質的糯米和水作為(wei) 原料,經過一係列繁瑣而細致的步驟,包括了淘洗、浸泡、蒸煮、晾涼等,小心翼翼地拌入精心挑選的酒曲,然後封壇進行發酵。在這個(ge) 過程中,學生們(men) 深刻地體(ti) 會(hui) 到了每一個(ge) 步驟對米酒口感和品質的重要影響,也深刻感受到了傳(chuan) 統手工藝人的匠心獨運,以及他們(men) 對每一個(ge) 細節的專(zhuan) 注和執著。
活動三、釀造果酒,感受生活醇香
約9 000年前,我們(men) 的祖先就會(hui) 利用微生物將穀物、水果等發酵成含酒精的飲料。人類最初可能是發現儲(chu) 存的水果會(hui) 自然發酵變成酒,因而逐漸摸索出釀酒技術的。釀酒技術給古代人民的生活增添了豐(feng) 富的色彩。
同學們(men) 將新鮮水果洗淨、去皮、去核,根據個(ge) 人口味選擇加入適量的糖,然後進行搗碎或榨汁處理,以獲得果漿或果汁。接著,將處理好的果漿或果汁倒入發酵容器中,加入適量的果酒酵母,並輕輕攪拌均勻。隨後,將容器密封好,放置在溫暖且避光的地方進行發酵。
在發酵過程中,學生們(men) 每天仔細觀察果酒的變化,記錄溫度、氣味、色澤等參數,以確保發酵過程的順利進行。時間越久,酒越醇香。經過一段時間的耐心等待,當果酒散發出濃鬱的果香,色澤也變得誘人時,學生們(men) 知道,他們(men) 的努力終於(yu) 有了回報。
活動四、腐乳發酵,體(ti) 驗別樣美味
腐乳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出的一種經過微生物發酵製作的大豆食品。早在公元5世紀的北魏古籍中,就有關(guan) 於(yu) 腐乳生產(chan) 工藝的記載。千百年來,腐乳一直受到人們(men) 的喜愛。這是因為(wei) 經過微生物的發酵,豆腐中的蛋白質被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味道鮮美,易於(yu) 消化吸收,而腐乳本身又便於(yu) 保存。多種微生物參與(yu) 了豆腐的發酵,如酵母、曲黴和毛黴等,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黴。
在製作腐乳的過程中,學生們(men) 需要選擇質地細膩、口感鮮美的豆腐作為(wei) 基礎原料。接著,將豆腐切塊蒸好,均勻撒上發酵劑,密封後定期檢查豆腐塊的變化。最後,根據個(ge) 人口味添加適量的鹽、糖、辣椒油等調味料,將腐乳醃製至入味。經過一段時間的醃製,當腐乳的味道和口感都達到理想狀態時,便可以裝瓶保存,隨時享用。
人類有意無意地利用微生物發酵製作果酒或其他食品, 已經有幾千年的曆史。在人類的飲食文化長河中,中國勞動人民展現出了令人歎服的智慧,先民們(men) 用一些壇壇罐罐,加上敏銳的直覺,逾越障礙,營造條件,把握機緣,經曆挫敗,在不斷嚐試中尋求著“轉化的靈感”,由“吃”激發出最大的智慧,打造了一個(ge) 食物的新境界。
星空体育中国高二生物學組此次社團實踐活動的成功舉(ju) 辦,不僅(jin) 為(wei) 學生們(men) 提供了一個(ge) 將理論知識與(yu) 實際操作相結合的平台,還激發了他們(men) 對生物學的興(xing) 趣和熱愛。通過親(qin) 身體(ti) 驗發酵食品的製作過程,學生們(men) 深刻感受到了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現代技術的結合,體(ti) 會(hui) 到了生物技術對提高人們(men) 生活品質的意義(yi) 。此次活動不僅(jin) 是一次成功的生物學教學實踐,更是學生們(men) 成長道路上的一次寶貴經曆。
撰稿:穆萌萌 楊彬彬
審核:丁賀偉(wei) 馬文傑
終審:陳愛紅